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y, 2013

资治通鉴-豫让刺赵襄子

1,襄子如厕心动     什么叫心动?现代普遍认为是指直觉。在过去,神鬼之说能直接写到史书里,信誓旦旦,并且加上天佑XX的含义。但是现在,我们只能认为这是赵襄子疑神疑鬼碰巧抓住了一个刺客。史书里只写了赵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但是没写他每天让人搜查房间几次,如果他每天都会来这么几次,那神鬼的成分就大大减轻了。 2,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现代社会有没有继承古代『杀人复仇』的观念?实际上没有。现代法治观念认为,杀人是对社会的破坏行为,也是对被害者继承人的损害,因此量刑会着重在社会影响(刑事责任)和继承损害(民事责任)上下手。     而春秋时期,法理不发达,人们对于杀人的理解还是『杀人偿命,报复无罪』。所以虽然豫让是刺客,赵襄子仍锢宥于传统观念,认为他是义士。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春秋和后来的历史中人们的观念差别很大。春秋时期,人们还是很尊重传统,生死不改。但是到秦朝的『等死,死国可乎』就已经不把社会道德观念放在眼里,而只求利益了。 3,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     好基友干一杯,来世再相会。 4,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为人臣怀二心者』指谁?赵襄子啊。豫让费这么大劲,其实一点儿杀掉赵襄子的信心都没,所以战略目的就是要羞辱赵襄子。     这段使豫让青史留名的文字逻辑复杂,豫让通过飞蛾扑火一般的刺杀行动表达了自己是个传统道德的捍卫者;反观赵襄子,击杀原主人智伯,又伙同韩魏分晋,是个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这种思想在资治通鉴里是最正统的统治者思维。     但是,战国策里有这么一条『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这才是春秋时期侠士们的看法,司马光不提这一点,意在确立愚昧的全面忠臣思想,消灭『国士遇我,我报国士』的片面忠臣思想。资治通鉴,其名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