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资治通鉴-豫让刺赵襄子

1,襄子如厕心动

    什么叫心动?现代普遍认为是指直觉。在过去,神鬼之说能直接写到史书里,信誓旦旦,并且加上天佑XX的含义。但是现在,我们只能认为这是赵襄子疑神疑鬼碰巧抓住了一个刺客。史书里只写了赵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但是没写他每天让人搜查房间几次,如果他每天都会来这么几次,那神鬼的成分就大大减轻了。

2,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现代社会有没有继承古代『杀人复仇』的观念?实际上没有。现代法治观念认为,杀人是对社会的破坏行为,也是对被害者继承人的损害,因此量刑会着重在社会影响(刑事责任)和继承损害(民事责任)上下手。
    而春秋时期,法理不发达,人们对于杀人的理解还是『杀人偿命,报复无罪』。所以虽然豫让是刺客,赵襄子仍锢宥于传统观念,认为他是义士。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春秋和后来的历史中人们的观念差别很大。春秋时期,人们还是很尊重传统,生死不改。但是到秦朝的『等死,死国可乎』就已经不把社会道德观念放在眼里,而只求利益了。


3,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

    好基友干一杯,来世再相会。

4,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为人臣怀二心者』指谁?赵襄子啊。豫让费这么大劲,其实一点儿杀掉赵襄子的信心都没,所以战略目的就是要羞辱赵襄子。
    这段使豫让青史留名的文字逻辑复杂,豫让通过飞蛾扑火一般的刺杀行动表达了自己是个传统道德的捍卫者;反观赵襄子,击杀原主人智伯,又伙同韩魏分晋,是个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这种思想在资治通鉴里是最正统的统治者思维。
    但是,战国策里有这么一条『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这才是春秋时期侠士们的看法,司马光不提这一点,意在确立愚昧的全面忠臣思想,消灭『国士遇我,我报国士』的片面忠臣思想。资治通鉴,其名不虚。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全军尽墨

今天《宰执天下》又更新了一章,其中提到"全军尽墨"这个词,我不能理解,于是谷歌之,得其解释如下。 一,古时军败,俘虏皆施墨刑,曰"全军尽墨"。 原文在 此 ,我只摘取关键部分来说明。 四、墨刑,往脸上刺字并染墨。 《康熙字典》义项: "又五刑之一,凿其额,涅以墨书。《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 此条《故训汇纂》集释甚多,此处举隅一二: "《玉篇・土部》:墨,古罪墨刑。 "《汉书・刑法志》:墨,黥也。凿其额以墨涅之。" 墨刑与黥刑大体一致,均指在罪人额上刺字染墨。但在商周时期称为"墨",其后称为"黥"。根据此意推测,全军尽墨,乃是全军做了俘虏,脸上刺字充作奴隶作苦工去也。这也正好符合"全军覆没"的意思。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张远山先生,我在陷入"墨"的各种义项中不能明确判断时,远山先生指教曰:"俘之,然后黥之(墨面),使成役徒。"全军尽墨之"墨"义遂明。 文中还提到墨字的诸多意义和出处,大多不符合"全军尽墨"的语境,唯有墨刑的含义稍通。 通家大多认为此说不合,因为没有典籍的支持。墨刑在中国流行的时间很长,直到光绪三十二年才废,但若说才子们到了民国才想起来把这件事入典,我觉得不可信。 二,墨通殁。 此说见 此 。 最后来看看"全军尽墨",这些天前世劫灰兄在问这个词,baiyu兄转发的博文应该说把所有相关资料都一网打尽,可惜却倾向于一种错误的解释: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张远山先生,我在陷入"墨"的各种义项中不能明确判断时,远山先生指教曰:"俘之,然后黥之(墨面),使成役徒。"全军尽墨之"墨"义遂明。 这种解释的错误,前世劫灰兄说得很明白: 2.墨刑甚古,如此 尽墨 当是古语,而非新语。颇自相矛盾。 那么正确的解释是什么呢? 就是最简单的通假——墨通殁,尽墨即尽殁,所以全军尽墨即全军覆没。 至十月,正芳督筸兵千余援雒南,战败,及部将张上选皆死焉,一军尽殁将士不食已一日...

哈工大的校名是由谁题词的?

哈工大的校名是由谁题词的? 部分人认为是由毛泽东的题词“哈尔滨铁路局”和“工业学大庆”集字而来的,但根据观海听涛论坛的饮溪考证,这是不真实的。请问如下图中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七字是由谁题词的? 饮溪原帖: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名是谁写的? 线索: 1,天津工业大学的校名中“工业大学”四个字与哈工大的“工业大学”四个字字体一致。 2,“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是在毛在1963年所发布的一项指示中所提出的。 而在哈工大提供的老照片中,有“1957年苏联专家回国前合影”一照,其中就出现了目前所知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字体。 因此,“大学”之“学”字,并非出自毛的指示,更不要说我翻遍网络也没有见到毛的“工业学大庆”题词。 哈工大老照片 3,哈工大的当前校名“哈尔滨工业大学”是由前校长铃木正雄在任期间所改定,由1938年1月1日起实行。而张学良在1933年热河战役失利后退出东北地区,继以1937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之后数十年,一直为蒋介石所软禁,因此不可能有机会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题词。 4,哈尔滨铁路局的名称不是毛的题词,铁路局大院里倒是有个“打不到车的毛泽东”雕像,但是并没有所谓题词悬挂在墙上。

15块钱的无线充电器能用吗?

  最近在淘宝上买了一个无线充电器,原价19.9,然后这家店居然还可以领一张五块钱的优惠券,然后居然还包邮,所以最后总价就变成了14.9大洋。正好今天到货,所以给大家一个开箱加简单评测,看看这一只这么便宜的无线充电器到底能不能用。   先上包装正脸。   一股山寨味迎面扑来………… 实际上这只充电器也真的是山寨作坊出品的三无产品,包装上没有厂商信息和条形码。   内装无线充电器一个以及充电线一条,没有充电器,这也就意味着你得把手机自带的充电器拿出来给它供电,而且充电速度肯定要受到上游充电器的限制。   充电器本身大概是有9毫米厚,大小则刚好比我的nexus5大一圈,全身大塑料,手感也很轻,廉价感拔群。上表面是磨砂塑料,手机放上去很滑,如果桌子不平可能会滑下来,完全没有点金石那种安心感。   充电器底部有一红一蓝两个指示灯,没有手机被充电,则仅红灯亮,放上手机则红蓝一起亮。中国有句古话叫自古红蓝出CP,看来虽然是小作坊,但还是有文化传承在里面的。   这只充电器采用了Qi标准,因此N5可以直接充电,手机里也会显示为无线充电。但是充电电流我不知道用什么app能测啊。   实测它的充电速度并不慢,而且发热也不大,仅能感觉手机后壳有温热感。也许是得益于硕大的机身,这个充电器的散热很好。 最后,开膛刨肚的时间到了,这只15块钱的充电器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用料又如何呢?好在它采用了卡扣式的装配工艺,省了热风机吹胶,拆开还是很方便的。   很可惜,这只充电器虽然空间很大,但只装了一个线圈,因此使用的时候必须对准中间位置。这块PCB也很可疑,中间预留了三个螺丝的位置,但是全部是空的,厂家采用了两个塑料柱来固定,感觉随时有可能会断掉。其余的我也看不出来是好是坏了。   虽然做工并不令人满意,但是对比起京东上其他品牌上百元的价格来说,还是物有所值的。因此这只充电器的评价就是两个字: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