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我看玉子市场

玉子市场是京阿尼自产动画部门的生死存亡之战,但是就我看来,虽然新番只放送到第9话而已,这场战斗却已经输掉了。

玉子市场的制作水准延续了京阿尼一贯的高水平,题材也是紧跟之前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围绕着校园生活展开,至于别的硬件软件也都一应俱全,那么为什么我说玉子市场输了?

因为这部片子的剧本不好。

动漫的精髓永远不是制作技术,而是故事情节。君不见一部制作相当白烂的灌篮高手直到现在还有人翻来覆去看,就是因为故事吸引人。那么玉子市场的故事缺失在了哪里,致使我不看好呢?我先说说我看过的京阿尼作品。

轻音少女,以高中校园的轻音乐乐队的成长为卖点,不仅主题明快,奋发向上,一集集之间连接也是剧情紧凑,给人深刻记忆。在我印象里能够记起来的重要画面就有很多,可见这部剧的成功。更不用说在音乐上这部剧的成就,我的手机里现在还保留着一个专辑,里面是轻音的曲目。

中二病也要谈恋爱,这是去年风靡日本的好制作,女主角多次登顶中日两国最受人喜爱的宝座。这部剧的鲜明特点就是中二病,也开创了把这件事升高到人生哲学高度的先河,而不是仅仅像其他作品中一样作为一个笑料的水平。其音乐制作启用的新人也不负众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CLANNAD,根据游戏改编的动漫作品,有游戏的大红大火在前,这部剧的质量当然也得以保证。

凉宫春日的忧郁,作为颠覆地球人价值观的作品,着眼点极其特别,正因如此,这部剧无论是大红还是黯淡,都会记载入动漫史的里程碑。

其余的我看的少一点,早期的更是没看过,所以挂一漏万见谅。

跟上述作品比起来,玉子市场的特殊性简直不值一提,既没有新鲜角度(中二病),也没有新鲜设定(凉宫),连音乐的水平都不行,如何能与前作相比?玉子市场的剧情主线有两条,一是德拉的寻找王妃之旅,一是玉子以时间为线的校园生活。但是第一条线路交代不明显,前几话里也没有起到提引剧情的作用,后一条路线则完全没有让人感兴趣的地方,高中女生的日常大家都看的够够的,再小清新的人也不可能被这种主题吸引了。

玉子市场制作时还着重强调了的一点就是兔子山市场街的美好气氛,但看了制作方的对这一点的表现方式之后,我觉得还不如不提这一点。市场街的氛围是不错,你送我东西我送你东西的,但是一来你们是要做生意的,强调送东西是什么意思?没有意义。二来你们的和谐气氛只集中在市场街成员对玉子这个自己人的照顾上,完全没有开放和包容的意思。我相信这一条街的气氛确实是不错,但是剧中完全没有提到经营上的妙处,让强调这个问题的制作组反而变得尴尬。

玉子市场的放松还有一个月应该就会结束,但是这一个月应该是京阿尼极其痛苦的一个月,因为这大概是完全属于京阿尼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但是却受不到更多的认同。我心里也非常遗憾,遗憾的是京阿尼没有重金聘请更好的剧本作家加盟,也遗憾他们空有全日本最好的技术却没有最好的绩效。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哈工大的校名是由谁题词的?

哈工大的校名是由谁题词的? 部分人认为是由毛泽东的题词“哈尔滨铁路局”和“工业学大庆”集字而来的,但根据观海听涛论坛的饮溪考证,这是不真实的。请问如下图中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七字是由谁题词的? 饮溪原帖: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名是谁写的? 线索: 1,天津工业大学的校名中“工业大学”四个字与哈工大的“工业大学”四个字字体一致。 2,“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是在毛在1963年所发布的一项指示中所提出的。 而在哈工大提供的老照片中,有“1957年苏联专家回国前合影”一照,其中就出现了目前所知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字体。 因此,“大学”之“学”字,并非出自毛的指示,更不要说我翻遍网络也没有见到毛的“工业学大庆”题词。 哈工大老照片 3,哈工大的当前校名“哈尔滨工业大学”是由前校长铃木正雄在任期间所改定,由1938年1月1日起实行。而张学良在1933年热河战役失利后退出东北地区,继以1937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之后数十年,一直为蒋介石所软禁,因此不可能有机会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题词。 4,哈尔滨铁路局的名称不是毛的题词,铁路局大院里倒是有个“打不到车的毛泽东”雕像,但是并没有所谓题词悬挂在墙上。

全军尽墨

今天《宰执天下》又更新了一章,其中提到"全军尽墨"这个词,我不能理解,于是谷歌之,得其解释如下。 一,古时军败,俘虏皆施墨刑,曰"全军尽墨"。 原文在 此 ,我只摘取关键部分来说明。 四、墨刑,往脸上刺字并染墨。 《康熙字典》义项: "又五刑之一,凿其额,涅以墨书。《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 此条《故训汇纂》集释甚多,此处举隅一二: "《玉篇・土部》:墨,古罪墨刑。 "《汉书・刑法志》:墨,黥也。凿其额以墨涅之。" 墨刑与黥刑大体一致,均指在罪人额上刺字染墨。但在商周时期称为"墨",其后称为"黥"。根据此意推测,全军尽墨,乃是全军做了俘虏,脸上刺字充作奴隶作苦工去也。这也正好符合"全军覆没"的意思。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张远山先生,我在陷入"墨"的各种义项中不能明确判断时,远山先生指教曰:"俘之,然后黥之(墨面),使成役徒。"全军尽墨之"墨"义遂明。 文中还提到墨字的诸多意义和出处,大多不符合"全军尽墨"的语境,唯有墨刑的含义稍通。 通家大多认为此说不合,因为没有典籍的支持。墨刑在中国流行的时间很长,直到光绪三十二年才废,但若说才子们到了民国才想起来把这件事入典,我觉得不可信。 二,墨通殁。 此说见 此 。 最后来看看"全军尽墨",这些天前世劫灰兄在问这个词,baiyu兄转发的博文应该说把所有相关资料都一网打尽,可惜却倾向于一种错误的解释: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张远山先生,我在陷入"墨"的各种义项中不能明确判断时,远山先生指教曰:"俘之,然后黥之(墨面),使成役徒。"全军尽墨之"墨"义遂明。 这种解释的错误,前世劫灰兄说得很明白: 2.墨刑甚古,如此 尽墨 当是古语,而非新语。颇自相矛盾。 那么正确的解释是什么呢? 就是最简单的通假——墨通殁,尽墨即尽殁,所以全军尽墨即全军覆没。 至十月,正芳督筸兵千余援雒南,战败,及部将张上选皆死焉,一军尽殁将士不食已一日...

潘作琴年表

序:潘作琴是《寻乌调查》中毛泽东指为反动大地主的寻乌县地主潘明征(绰号“屎缸伯公”)的孙子,更被毛泽东称为汕头西医第二个好手,由此我便想查查此人的履历,并借此整理了一篇年表。 潘作琴, Dr. Tsoh Chen Peter Pan, 1899-1959 1899年 出生于寻乌。 1912年(13岁)去英国留学。 1920-21 Treasurer of the University's Sino Scottish Society 中国-苏格兰社司库。 1921 Vice- President 升为中国-苏格兰社副总裁。 1922-23 President 升为中国-苏格兰社总裁。 1922-24 Committee member 成为中国-苏格兰社委员会成员。 1924年10月24日(25岁)在格拉斯哥大学获得MBBS,内外全科医学学士学位 1924年末-25年初 潘初回国时,寻乌教会医院出千二百元一年请他,不就。 1930年5月 毛做《寻乌调查》,此时潘作琴在汕头行医,月入千多元。 1932年1月30日(33岁)潘作琴的次子潘其瑞在汕头出生。 1936年2月20日 《大汉公报》第四版载:潘作琴举为汕头市新年国际联欢会会长。 1938年4月14日(39岁)在香港注册行医,住所在Tytam Village,Stanley(载于The Hong Kong Gazette,April 22,1938,Notice #326)。 1941年 搬家到CumberlandRoad,Kowloon Tong(载于The Hong Kong Gazette,May 9,1941,Notice #558)。 1941-1942 在日占困难时期被选为中华宣道会执事(值理)。 约1942年 离开香港。 1944年末-1945年初(45岁) 作为秀州中学合并后的赣州联中的校董,将学生接到老家寻乌复课,二子名潘其铮、潘其瑞,此时也在此校读书。 1945年3月15日,,赣州联中在寻乌开校,共8个班级,条件艰苦,皆得仰仗潘作琴协助生活。 1945年6月 形势再次告急,赣州联中提前结束学期迁离寻乌后解散。 1945年9月 根据黄永玉的《蜜泪》,日本投降时潘作琴在老家寻乌。根据黄《我的文学生涯》,抗日时期潘作琴平日在美军飞机场工作,周末回寻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