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魏源《观往吟》

观往吟·九首
左思《咏史》,西涯变为乐府,各寄身世之感焉,岂仅论世尚友而已乎!词有古近,则不可强也。

君不见,轩皇画井始辽东,建都维蓟谷,北广南缩古舆图,南辟北衰运旋毂。古河本是北干流,不走阴山大漠将谁投!河流所钟水草沃,生气清淑贤圣稠。轩皇乘龙御宇内,八骏动陟昆仑陬。运至中天沙漠涸,星宿海中忽漩洑。北干冒为中干流,尧时大变千古独。地气天气日渐南,运启中原大翻覆。呜呼,禹河以前故道安可求!吕梁未辟,龙门未凿,不应古河天上流。不然安得青州渡海为营州,冀州之外幽、并州,狂言莫骇谈天邹。

君不见,东汉盛南阳,季汉盛襄阳,北宋衣冠盛洛阳。卧龙、雏凤每比户,德星庆云时一堂。今日斗米黄巾薮,昔时柴胡桔梗沮泽旁。吴、越文明甲天下,昔时断发文身化。齐、鲁今谁礼乐郊,幽、燕盛竟长安亚。齐执鲁缟睢、涣章,桃浪兰风溱、洧乡。今人不闻闻合笑,枳橘有时迁地良。何况攀龙附凤乘王气,龙凤已遥羽翼逝。犹从巢穴觅风云,何异南阳、洛阳求国瑞。陵有升沉谷有徙,天旋地转无终始。花有落开月圆缺,地转天旋互盈竭。服参必求上党参,胶柱锲舟泥杀人。

君不见,河有鲤兮江有鳃,南北古今嗜何歧。今人若请古人客,下著何异惊彭蜞。风流两晋牛心炙,若登今筵等鼠腊。寰海饔飨稻粱麦,谁辨书中麻黍稷?陆羽一人,能使九边市马茶。窈娘一人,能使寰海皆弓靴。岂独近代华夷兴淡巴?男女饮食情同贯,今人古人若冰炭。青牛化胡老聘辱,章甫适越神禹叹。岂独井田封建同城旦?扁鹊不工下带医,枉携药石走殽西。

汉文用黄、老,孔明用申、韩。为术不同,同归于治安。晋以庄、老亡,秦以申、商族。为术不同,同归于倾覆。用法不为法所庸,九流腾跃人环中。小尧、舜,女尧、舜,岂同燕、哙师异姓。学《论语》,读《论语》,笑倒扬雄及赵普。始知留侯、邺侯用二氏,异于崔浩、高骈与梁武。

项羽之失,不在纵沛公。苻坚之失,不在优慕容。夫差之失,不在许舌庸。木不自腐何由虫,安能尽锄海内之英雄!族宇文,族拓跋,岂料亡秦是胡亥!子玉不除重耳忌,桓、玄岂必寄奴败!祈天承命郏鄏鼎,子青、范增见何隘。如何契丹鱼头宴,不忌荒淫忌豪迈。纵令龙虎醢吾手,宇宙岂无人破坏?伟哉孟德千古雄,能容昭烈及关公。

晋拯吴民水火困,宋取江南不血刃。子孙食报数百年,衣冠南渡非侥幸。光义自背金匾盟,南宋遂皆艺祖礽。五国城中帝鬼哭,何如宗室衣冠留绍兴。贾充兴晋即亡晋,李斯兴秦即族秦,善败总向储宫伸。大哉唐宫夜祝邈佶烈,他朝太庙牌悬铁。

君不见,王凤谤王商,李党谤奇章。天门折翼诬陶侃,碧云暇足蔑欧阳。于谦易储无谏疏,后世纷纷启疑狱。不因示梦齐召南,谁检阁中通政牍。宋、明实录屡更新,宋、明说部尤龂龂。谳古酷吏磋胡寅,谁能尽起九原间死人!《藤阴杂记》、《茶余客话》、《碧溪丛谭》均载齐召南未遇时,祈梦于忠肃祠,问何不谏易储,于公曰:“公他日为史官,检皇史宬,当知吾心耳。”及仕,修《明史》,奏检史宬不得谏草,又检内阁大库,得明通政使日簿,载景泰某年月日于谦一本,为太子事,始知忠肃本有疏,而毁于徐、石,遂生后人臆议耳。

君不见,上水之鱼不异逆风之鹢,百尺龙门宫点额。又不见,白衣之橹何如竹箭之帆,轻舟已过万重山。百战百败刘豫州,曹瞒雄之惟两虬。六出六衄葛忠武,司马畏之如卧虎。虎虬变化天晦冥,不遇风云终不成。英雄才力薄九霄,何如滹沱之冰浙江潮。

君不见,破浪乘风洵壮哉!逆流狂飓亦见柁师才。惟有龙骧万斛阁沙浅,篙师束手空叹咍。虽非立刻危亡事,亦无挽救推移计。载舟覆舟两未形,逆风顺风均不利,空令下水庸工矜得意。君不见,羲皇以来四亿岁,乱世人材倍平世,不然安得混沌重开辟!雷雨殷地芝菌生,洪涛啮山怪石出。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全军尽墨

今天《宰执天下》又更新了一章,其中提到"全军尽墨"这个词,我不能理解,于是谷歌之,得其解释如下。 一,古时军败,俘虏皆施墨刑,曰"全军尽墨"。 原文在 此 ,我只摘取关键部分来说明。 四、墨刑,往脸上刺字并染墨。 《康熙字典》义项: "又五刑之一,凿其额,涅以墨书。《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 此条《故训汇纂》集释甚多,此处举隅一二: "《玉篇・土部》:墨,古罪墨刑。 "《汉书・刑法志》:墨,黥也。凿其额以墨涅之。" 墨刑与黥刑大体一致,均指在罪人额上刺字染墨。但在商周时期称为"墨",其后称为"黥"。根据此意推测,全军尽墨,乃是全军做了俘虏,脸上刺字充作奴隶作苦工去也。这也正好符合"全军覆没"的意思。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张远山先生,我在陷入"墨"的各种义项中不能明确判断时,远山先生指教曰:"俘之,然后黥之(墨面),使成役徒。"全军尽墨之"墨"义遂明。 文中还提到墨字的诸多意义和出处,大多不符合"全军尽墨"的语境,唯有墨刑的含义稍通。 通家大多认为此说不合,因为没有典籍的支持。墨刑在中国流行的时间很长,直到光绪三十二年才废,但若说才子们到了民国才想起来把这件事入典,我觉得不可信。 二,墨通殁。 此说见 此 。 最后来看看"全军尽墨",这些天前世劫灰兄在问这个词,baiyu兄转发的博文应该说把所有相关资料都一网打尽,可惜却倾向于一种错误的解释: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张远山先生,我在陷入"墨"的各种义项中不能明确判断时,远山先生指教曰:"俘之,然后黥之(墨面),使成役徒。"全军尽墨之"墨"义遂明。 这种解释的错误,前世劫灰兄说得很明白: 2.墨刑甚古,如此 尽墨 当是古语,而非新语。颇自相矛盾。 那么正确的解释是什么呢? 就是最简单的通假——墨通殁,尽墨即尽殁,所以全军尽墨即全军覆没。 至十月,正芳督筸兵千余援雒南,战败,及部将张上选皆死焉,一军尽殁将士不食已一日...

哈工大的校名是由谁题词的?

哈工大的校名是由谁题词的? 部分人认为是由毛泽东的题词“哈尔滨铁路局”和“工业学大庆”集字而来的,但根据观海听涛论坛的饮溪考证,这是不真实的。请问如下图中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七字是由谁题词的? 饮溪原帖: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名是谁写的? 线索: 1,天津工业大学的校名中“工业大学”四个字与哈工大的“工业大学”四个字字体一致。 2,“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是在毛在1963年所发布的一项指示中所提出的。 而在哈工大提供的老照片中,有“1957年苏联专家回国前合影”一照,其中就出现了目前所知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字体。 因此,“大学”之“学”字,并非出自毛的指示,更不要说我翻遍网络也没有见到毛的“工业学大庆”题词。 哈工大老照片 3,哈工大的当前校名“哈尔滨工业大学”是由前校长铃木正雄在任期间所改定,由1938年1月1日起实行。而张学良在1933年热河战役失利后退出东北地区,继以1937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之后数十年,一直为蒋介石所软禁,因此不可能有机会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题词。 4,哈尔滨铁路局的名称不是毛的题词,铁路局大院里倒是有个“打不到车的毛泽东”雕像,但是并没有所谓题词悬挂在墙上。

15块钱的无线充电器能用吗?

  最近在淘宝上买了一个无线充电器,原价19.9,然后这家店居然还可以领一张五块钱的优惠券,然后居然还包邮,所以最后总价就变成了14.9大洋。正好今天到货,所以给大家一个开箱加简单评测,看看这一只这么便宜的无线充电器到底能不能用。   先上包装正脸。   一股山寨味迎面扑来………… 实际上这只充电器也真的是山寨作坊出品的三无产品,包装上没有厂商信息和条形码。   内装无线充电器一个以及充电线一条,没有充电器,这也就意味着你得把手机自带的充电器拿出来给它供电,而且充电速度肯定要受到上游充电器的限制。   充电器本身大概是有9毫米厚,大小则刚好比我的nexus5大一圈,全身大塑料,手感也很轻,廉价感拔群。上表面是磨砂塑料,手机放上去很滑,如果桌子不平可能会滑下来,完全没有点金石那种安心感。   充电器底部有一红一蓝两个指示灯,没有手机被充电,则仅红灯亮,放上手机则红蓝一起亮。中国有句古话叫自古红蓝出CP,看来虽然是小作坊,但还是有文化传承在里面的。   这只充电器采用了Qi标准,因此N5可以直接充电,手机里也会显示为无线充电。但是充电电流我不知道用什么app能测啊。   实测它的充电速度并不慢,而且发热也不大,仅能感觉手机后壳有温热感。也许是得益于硕大的机身,这个充电器的散热很好。 最后,开膛刨肚的时间到了,这只15块钱的充电器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用料又如何呢?好在它采用了卡扣式的装配工艺,省了热风机吹胶,拆开还是很方便的。   很可惜,这只充电器虽然空间很大,但只装了一个线圈,因此使用的时候必须对准中间位置。这块PCB也很可疑,中间预留了三个螺丝的位置,但是全部是空的,厂家采用了两个塑料柱来固定,感觉随时有可能会断掉。其余的我也看不出来是好是坏了。   虽然做工并不令人满意,但是对比起京东上其他品牌上百元的价格来说,还是物有所值的。因此这只充电器的评价就是两个字: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