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详注

按:正文为大号字,注释为小号斜体。

觀乎天造草昧之初,《易经.屯卦.彖曰》:「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有聖經綸之始,原鹿逐而猶走,瞻烏飛而未定,必有異人間出,命世命世:有名于世,《文选.李少卿.答苏武书》:「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挺生,挺生:特出、杰出。《文选.左思.蜀都赋》:「王襃韡晔而秀发,扬雄含章而挺生。」負問鼎之雄圖,鬱拔山之壯氣,控禦英傑,鞭撻區寓,誌逸風飆,勢傾海岳,或一丸請封函穀《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元(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或八千以割鴻溝,夏殷資以興亡,楚漢由其輕重,懋功隳乎既立,奇策敗於垂成,仰龍門以摧鱗,望天池而墜翼,求之前載,豈代有其人者哉?

公諱密,字元邃,隴西成紀人。自種德修积德行,《书经.大禹谟》:「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降祉,宏道垂風,導碧海之長瀾,竦閬峰之遙構,家傳餘慶,明哲繼軌,論文德則弼諧辅佐协调。《书·皋陶谟》:“允迪厥德,谟明弼谐。”舜禹,語武功則經綸秦漢,其餘令聞令望,且公且侯,垂翠緌冠缨,音蕤拖鳴玉者,蓋亦耆舊未得盡傳,良史莫能詳載矣。曾祖弼,周太師上柱國衛公。祖曜,周太保魏公。父寬,隋上柱國大將軍涼州總管蒲山郡公。並匡周之美,呂望姜子牙愧其嘉謀;平吳之功,杜預三国魏将,参与平吴。慚其遠略。二句引人物有两层含义。公渥窪龍種,凡穴鳳雛,降列象《系辞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之元精,稟成形之秀氣,雲生五色,一日千里,起家左親衛府東宮千牛備身,趨馳武帳,暈映廊廡厢房,罔甫切。出入龍樓汉太子宫,光生道路。隋文帝精華已竭,義不斷恩,始開陵長之源,將致覆宗之禍。公見機而作,謝病言歸,優遊經史,晦明藏用,風塵靡雜,賓友簡通,交必一時之俊,談必霸王之略。尚書令景武公楊素,崖岸峻峙,天資宏亮,壁立千仞,直上萬尋,嗣關西之孔子,追陝東之姬旦,深謀遠鑒,獨步當時。公年甫弱冠,時人未許,景武一見風神,稱其傑出,乃命諸子杨玄感等,從而友焉。並結以始終之期,申以死生之分。暨有隋二世,肆虐黔首,三象日月星霧塞,五岳塵飛。妖災所臻,匪唯血落星隕;怨讀怨讟,怨恨毁谤。《后汉书.卷二二.王梁传》:「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讟。」所動,寧止石言鬼哭?轍跡遍於天下,徭窮於海外。冤魂塞宇宙,白骨蔽原野。墳壟發掘,城郭邱墟,萬里蕭條,人煙斷絕。公與楚公杨玄感,封楚国公協契,共拯橫流《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未息溟海之波,幾及昆岡之火《后汉书·董卓传》:昆冈之火,自兹自焚。。亡自道中,竄身草澤,奮臂大呼,群雄向起,豹變《易·革·象传》: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梁楚,鳳翔鞏洛,據敖庾即敖仓,在邙山。也指粮仓。而塞轘轅山关名,登太行而臨白馬在今滑县,三国时有白马之战。。九服諸侯,四方豪傑,或跨州連郡,或稱帝圖王,合從締交,爭亡秦族者,莫不驅茲青犢青犢军,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背彼黑山车轮中心圆木,《楚辞·九歌·国殇》:「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兮短兵接。」以雷奔,望高旗而電集,不期而會者以百千數。遂大開幕府,肇啟霸圖,敷七德《左传》:武有七德。以宣威,掩八紘《淮南子.墬形》:「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纮。」而取俊,鱗羽畢萃,草澤無遺。於是發人文以化之,播仁義以乘之,應時機以鼓之,總群策以決之。九野風馳,六合雷駭,彈壓趙燕,振驚江漢。世充昆陽之敗刘秀击破王莽军,煬帝同望夷之禍赵高逼死胡亥,化及宇文化及師殲於黎陽,建德窦建德稽顙以额触地,《管子·輕重丁》:「稱貸之家皆齊首而稽顙曰:『君之憂萌至於此,請再拜以獻堂下。』於河朔,七國之地,四為我有,五都之所,三在域中。胡騎千群,長戟百萬,則河洛可竭,作氣則嵩華自飛,近無不懷,遠無不肅,聲溢寰宇,威懾華夷。屬人神乏主,以天下為已任,荒裔佇盼望來蘇本指商湯征伐,因其來而使百姓能獲得困苦之解脫與蘇息。語出《書經·仲虺之誥》:「徯予后,后來其蘇。」之望,遺黎有息肩之所。雖實下民伊賴,然非上帝所臨,壯誌展於人謀,雄圖屈於天命,始先鳴於大樹,終垂翅於群孽(孼)。乃眷西顧,舉茲東夏,載驅周道,來謁承明。帝李渊曰念功,降茲休命休命:帝王命令。上柱國邢國公,拜光祿卿。

公威雖未振,主自為謀。蓋當世舊部先附,多出其右;故吏後來,或居其上。懷漁陽指安禄山之憤憤,恥從吳耿汉吴汉﹑耿弇的并称後列;同淮陰指韩信之怏怏,羞與絳灌汉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的并称為伍。負其智勇,頗不自安。俄屬元帥秦王,經營洛,亦親承秘策,率卒先行。既出雞鳴之關,方次休牛指停战,语出《尚书·周书·武成》之塞,詔命施號,更盡嘉謀。公想雲夢之偽遊,慮青衣之詐反,心辭魏闕朝廷的代稱。《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之下,誌在江湖之上,慕范蠡之高蹈遠行。《左傳·哀公二十一年》:「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追赤鬆赤松子,秦汉仙人。之遠遊。熊耳山名峰危,羊腸路險,降吳不可,歸蜀無路,短兵既接,修途已窮。陰陵项羽垓下战败突围,在阴陵迷路。失道,詎展拔山之力?騅馬不逝,徒切虞兮之歌。臨陣喪元,時年三十有七。故吏上柱國黎陽總管曹國公徐世勣等表請收葬。有詔許焉。
公體質貞明,機神警悟,五行一覽,半面十年半面之交,十年不忘。,雅善書劍,尤精文史,輕一夫之勇,學萬人之敵。至於三令五申之法,七縱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幟擁沙之策,莫不動如神化,應變無窮。負縱橫之才,遇風雲之會,望紫氣以驤首,淩扶搖而振翮音何,總不召之眾,問獨夫之罪,從我如流,三分將二,遂有囊括四海之誌,並吞六合之心。既而神器有歸,朝宗天闕,率從義之旅,為勤王之師。更以名重自疑,功高是懼,將遠遊以避難,翻途窮而及禍。
惜乎!高鳥未盡,良弓遽折;敵國猶梗,謀臣已喪。天子過細柳以興嗟,聞鼓鼙而軫傷痛、憐憫。《楚辭·屈原·九章·哀郢》:「出國門而軫懷兮。」漢·王逸·注:「軫,痛也。」慮,雅重事人之節,方申詔葬之禮。粵以武德二年某月日,葬於黎陽山西南五里之平原,禮也。故吏徐世勣等,或同嬰世網縈也,絆也。陸機詩:世網嬰吾身。,共涉艱難,感意氣於一言,風雲於千載。所恨並發唐代,不列元凱之功;俱為漢臣,獨漏山河之誓。是以慟深欒布,悲甚向雄西晋人,谏言武帝不听,愤慨死。。慮陵穀之推移,勒斯銘於泉戶墓门。庶使神遊楚國,無慚項羽之臣;魂往齊都,不愧田橫之冢。

乃為銘曰:
如馬唐臣,猶龍周史。宏道百世,邁德千祀。
帶地深源,極天峻峙。玉種逾潤,蘭芳不已。
成形騰氣,成象降精。餘慶鍾美,惟公挺生。
少表奇智,早擅英聲。符采發越,誌略縱橫。
隋道方衰,始開陵長。睹茲兆亂,緬然長想。
閉關晦跡,招弓莫往。盤桓利居,不嬰世網。
運居道消,時逢改卜。朱旗爰止,素靈已哭。
野戰群龍,馳走原鹿。競窺周鼎,爭亡秦族。
時遭蠖屈,運偶鳳翔。劬勞百戰,經營四方。
振蕩六合,牢籠八荒。始楚霸,終基漢王。
群雄並起,莫恢王度。聖人既作,皇天乃顧。
爰自東夏,言遵西路。來擬竇融,寵逾英布。
爵窮五等,位登九棘。帷幄參謀,高衢騁力。
海運方遠,圖南未極。縱壑摧鱗,摩天墜翼。
熊耳失路,新安殞身。長男喪楚,少女留秦。
驚魂靡,反葬何因。列樹松檟,唯餘故人。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哈工大的校名是由谁题词的?

哈工大的校名是由谁题词的? 部分人认为是由毛泽东的题词“哈尔滨铁路局”和“工业学大庆”集字而来的,但根据观海听涛论坛的饮溪考证,这是不真实的。请问如下图中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七字是由谁题词的? 饮溪原帖: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名是谁写的? 线索: 1,天津工业大学的校名中“工业大学”四个字与哈工大的“工业大学”四个字字体一致。 2,“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是在毛在1963年所发布的一项指示中所提出的。 而在哈工大提供的老照片中,有“1957年苏联专家回国前合影”一照,其中就出现了目前所知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字体。 因此,“大学”之“学”字,并非出自毛的指示,更不要说我翻遍网络也没有见到毛的“工业学大庆”题词。 哈工大老照片 3,哈工大的当前校名“哈尔滨工业大学”是由前校长铃木正雄在任期间所改定,由1938年1月1日起实行。而张学良在1933年热河战役失利后退出东北地区,继以1937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之后数十年,一直为蒋介石所软禁,因此不可能有机会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题词。 4,哈尔滨铁路局的名称不是毛的题词,铁路局大院里倒是有个“打不到车的毛泽东”雕像,但是并没有所谓题词悬挂在墙上。

全军尽墨

今天《宰执天下》又更新了一章,其中提到"全军尽墨"这个词,我不能理解,于是谷歌之,得其解释如下。 一,古时军败,俘虏皆施墨刑,曰"全军尽墨"。 原文在 此 ,我只摘取关键部分来说明。 四、墨刑,往脸上刺字并染墨。 《康熙字典》义项: "又五刑之一,凿其额,涅以墨书。《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 此条《故训汇纂》集释甚多,此处举隅一二: "《玉篇・土部》:墨,古罪墨刑。 "《汉书・刑法志》:墨,黥也。凿其额以墨涅之。" 墨刑与黥刑大体一致,均指在罪人额上刺字染墨。但在商周时期称为"墨",其后称为"黥"。根据此意推测,全军尽墨,乃是全军做了俘虏,脸上刺字充作奴隶作苦工去也。这也正好符合"全军覆没"的意思。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张远山先生,我在陷入"墨"的各种义项中不能明确判断时,远山先生指教曰:"俘之,然后黥之(墨面),使成役徒。"全军尽墨之"墨"义遂明。 文中还提到墨字的诸多意义和出处,大多不符合"全军尽墨"的语境,唯有墨刑的含义稍通。 通家大多认为此说不合,因为没有典籍的支持。墨刑在中国流行的时间很长,直到光绪三十二年才废,但若说才子们到了民国才想起来把这件事入典,我觉得不可信。 二,墨通殁。 此说见 此 。 最后来看看"全军尽墨",这些天前世劫灰兄在问这个词,baiyu兄转发的博文应该说把所有相关资料都一网打尽,可惜却倾向于一种错误的解释: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张远山先生,我在陷入"墨"的各种义项中不能明确判断时,远山先生指教曰:"俘之,然后黥之(墨面),使成役徒。"全军尽墨之"墨"义遂明。 这种解释的错误,前世劫灰兄说得很明白: 2.墨刑甚古,如此 尽墨 当是古语,而非新语。颇自相矛盾。 那么正确的解释是什么呢? 就是最简单的通假——墨通殁,尽墨即尽殁,所以全军尽墨即全军覆没。 至十月,正芳督筸兵千余援雒南,战败,及部将张上选皆死焉,一军尽殁将士不食已一日

潘作琴年表

序:潘作琴是《寻乌调查》中毛泽东指为反动大地主的寻乌县地主潘明征(绰号“屎缸伯公”)的孙子,更被毛泽东称为汕头西医第二个好手,由此我便想查查此人的履历,并借此整理了一篇年表。 潘作琴, Dr. Tsoh Chen Peter Pan, 1899-1959 1899年 出生于寻乌。 1912年(13岁)去英国留学。 1920-21 Treasurer of the University's Sino Scottish Society 中国-苏格兰社司库。 1921 Vice- President 升为中国-苏格兰社副总裁。 1922-23 President 升为中国-苏格兰社总裁。 1922-24 Committee member 成为中国-苏格兰社委员会成员。 1924年10月24日(25岁)在格拉斯哥大学获得MBBS,内外全科医学学士学位 1924年末-25年初 潘初回国时,寻乌教会医院出千二百元一年请他,不就。 1930年5月 毛做《寻乌调查》,此时潘作琴在汕头行医,月入千多元。 1932年1月30日(33岁)潘作琴的次子潘其瑞在汕头出生。 1936年2月20日 《大汉公报》第四版载:潘作琴举为汕头市新年国际联欢会会长。 1938年4月14日(39岁)在香港注册行医,住所在Tytam Village,Stanley(载于The Hong Kong Gazette,April 22,1938,Notice #326)。 1941年 搬家到CumberlandRoad,Kowloon Tong(载于The Hong Kong Gazette,May 9,1941,Notice #558)。 1941-1942 在日占困难时期被选为中华宣道会执事(值理)。 约1942年 离开香港。 1944年末-1945年初(45岁) 作为秀州中学合并后的赣州联中的校董,将学生接到老家寻乌复课,二子名潘其铮、潘其瑞,此时也在此校读书。 1945年3月15日,,赣州联中在寻乌开校,共8个班级,条件艰苦,皆得仰仗潘作琴协助生活。 1945年6月 形势再次告急,赣州联中提前结束学期迁离寻乌后解散。 1945年9月 根据黄永玉的《蜜泪》,日本投降时潘作琴在老家寻乌。根据黄《我的文学生涯》,抗日时期潘作琴平日在美军飞机场工作,周末回寻乌行